散文生如山花

本文已影响2.11W人 

散文生如山花,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、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,随着时代的发展,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,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。散文生如山花分享给大家。

散文生如山花1

我越来越喜欢长在山野里的花。小小的一朵两朵有一朵两朵的清新、自在的美,大片大片的有大片大片的热烈和隆重。

如果可以,我总是痴痴的瞅好一会儿,好像跟久别的亲人、朋友相聚,说不说话、说什么话都没关系,只要彼此在一起,感受着彼此的气息,就心灵相通,幸福美满。当然,山花当不当我亲人无从知道,不过它们从来没说过拒绝的话;我也从来没遇到像含羞草一样的花,因为我的注目而别过头去,或者合拢花苞。所以,我尽可以一厢情愿的享受着两情相悦的美好。

散文生如山花

家里养着些花儿,最名贵的是姐姐给的一盆君子兰,小半尺阔一尺多长的叶子,整整齐齐的从根部排列上来,一年四季碧绿着,庄重而美丽。君子兰每年要长好几片叶子,却不开花。仔细咨询了花儿的原主人,于是临到君子兰的花期,我就紧张起来,督促着丈夫买花肥,照着说明书仔细上肥。节假日,用全身的力气把巨大的花盆推到阳光下,小心翼翼的看阳光照在巨大的碧玉般的叶片上,看嫩绿的株心几时会冒出一个小小的花苞来。两个花期过去,君子兰依旧沉静而浓绿,没有开花的打算。我想,那就这样吧,花儿不改变,我只好改变自己。就当这是一株稳重、谦逊的君子兰,长年举着碧玉般巨大的叶片,也很不容易。

还有蓬蓬勃勃、一年四季绿着的吊兰,好几个春天,悄悄开出小小的米白色的花,那花儿恍惚得跟梦似的,让人走近时,情不自禁的要屏住呼吸。开得最久的,是秋海棠。玫红的花儿一嘟啦一嘟啦的,这一簇还没凋谢,那一簇已经举出了米粒般的花苞。秋海棠的尽职尽力,让人几乎忘记它是会盛开也会凋谢的真正的鲜花。它们在阳台上光线最充足的地方,长年美丽着。如果不是隔一两天要清理花儿下同样鲜明美丽的落花,简直是可以当作一件持久性的家居饰品。还有几盆高大茂盛的绿色植物,一种植物从秋天到冬天,在绿色的叶丛底下,会出现挂满黄色的米粒一样的、不知是果实还花儿的枝条,这些米粒一样的东西常常落在地板上。

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家花儿,是我小时候的家里,一株高过墙头的牡丹树。一到春天,就开出满树的紫红色的牡丹花。微微苦涩的花香飘满院里院外,那花香跟别的花儿不同,闻得越多好像让人越精神、越庄严。那样满树的花,我一朵也没摘过。记不清是哥哥还是姐姐,有时会剪几支,把花茎烧焦,插在水瓶中,能鲜艳好几天。长在院子里的、阳光下的牡丹花,花期也很短,大约不会超过半月,就只剩满树鸭掌般的叶子,掩映着饱满的梭形的花籽儿。等到秋天,剥开梭形的荚,里面是乌黑圆润的花籽。

散文生如山花 第2张

名贵的花儿我大多叫不出名字,即使知道,也无心去记。在公园、在花圃、在各种各样的屋子里,只要有花儿,我总要多看几眼。不管多么名贵的花儿,都不曾让我怦然心动,惊艳不已。

我的心常常被长在山野里的花儿打动。骑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,眼睛总要看看两面的山,那山不十分高大,也不十分秀丽,是最普通不过的北方丘壑地带的山。却总也看不够,总觉得第一次看似的,总觉得能发现什么,能感受到什么。能让我慢下脚步、停下脚步的,是路边的小花。有的是蓝色的,有的是黄色的,还有的是白色的,也有少量的红色、紫色。有的.小得不像是花,凑近了看,也还不像花,但那感觉,明明就是花。这些花,有的成片成片,盛开在大路边,让你觉得它们就是为了让你看的。可是,在僻静的地方,却又忽然会出现同样的更大的一片,让你迷糊,不知道怎样解释它们开花的含义。

所有的山花儿不需要谁来明白它,解释它。它们在春风中摇曳,在秋风中摇曳,在初冬的寒风中也还举着精致小巧的花朵儿,从来不因为谁的格外注意而改变姿态,也不会因为被冷落而郁郁寡欢、无精打采。这些,家花儿远远不能比。因为少浇或者多浇了水,那些名贵或者不名贵的家花儿会生病、会推迟或者错过花期。

山花真比家花惹人喜爱?那么,想想吧,在空旷的野地里,忽然遇到一株开满花儿的牡丹树……毫无疑问,那美,会让我窒息的。细细一想,山花的美,更在于山野清新的空气,自由、充足的阳光,在于山花儿的自然、自在,以及给予人的不期而遇的美感。

一位在小城中颇有身份和地位、长相姣好的女友,在她的空间签名中郑重写到:以野花的心境和飘逸,完成平凡的一生。初次见到,有些意外。想她那样的人,该是胸襟高远,有极高的自我期许的。

再一思量,似乎明白,正因有了山花的心境,她才有了盛放于高堂大庙的际遇吧。

散文生如山花2

红包

文字/香袭书卷

小孩子们盼望过年,重头戏估计就是收到家里长辈们派发的红包,也是俗称压岁钱。中国人的亲情在一个小小的红包里传承,红包里包着长辈对孩子们未来的祝福,红包里揣着长辈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,红包里装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亲情纽带。

在我小的时候,红包是很薄的,是一个小小的红色纸张包着五角钱或者一块钱。就是那么小的红包,却把我们对过年的期盼都写在上面。每到过年,最开心的是穿新衣和拿红包。新衣服不到正月初一是不让我们装上的,最多让孩子们试试衣服的大小。

新年的钟声一敲响,就可以穿上新衣服。家里的大人会说:“快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拿红包。”听话的孩子和调皮的孩子,在红包面前,都是一样,老老实实地跪下磕头,然后开开心心的拿走压岁钱。女孩子领了压岁钱会去买些扎头发的绸带,男孩子则直接去小卖部买了鞭炮。小小的手心把压岁钱攥得紧紧地,生怕弄丢了,童年里的红包就是代表着无比快乐。

逐渐长大,随着家里经济条件好了起来,红包由原来的很小很薄,变成了一个小袋子,里面有十块或者二十块钱。青春时期的压岁钱,乖巧的女孩子就拿来买了漂亮的笔记本,写下青春里的心事,长大的男孩子们会用它们买些象棋之类的。

散文生如山花 第3张

直至后来自己做了父母,要给自己的孩子发压岁钱了,红包也随着年代的变化增厚。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们的红包里就是装着一张百元大钞,算是对孩子的爱意。随着孩子的成长,红包也在涨厚,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收到二百或者五百的红包,生活在现在的孩子,小小年纪都会有一些红包存款,那些存款就是来自家里长辈们无尽的爱。

不仅小孩子们喜欢红包,连大人们也会欢天喜地的收取红包。供职的单位,有私有企业的老板们,就会在年底时按着员工对企业的贡献,派发不同厚度的红包。收到厚厚红包的员工,眉开眼笑,想着来年继续好好工作。就算是新进的员工也会有一个红包,算是对新员工的鼓励。

想起古代的商家,掌柜的到了年关要给伙计们发份子钱。掌柜的人一般是和蔼可亲的,那些布庄,酒馆,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,好像看见了年轻的或者年老的掌柜,笑眯眯地,干活的人也是简单快活的。

红包文化源远流长,传说,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,名字叫“祟”,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,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,孩子吓得哭起来,然后就发烧,讲呓语,得病,使孩子变成傻子。人们怕祟来害孩子,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,称为“守祟”。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,夫妻俩老年得子,视为掌上明珠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们怕祟来害孩子,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逼着孩子玩,一直玩到睡下,还放到枕头边。半夜里,祟摸孩子的头时,孩子的枕边出现一道亮光,祟急忙尖叫着逃跑了。管氏夫妇把这事告诉了邻居,一传十,十传百,家喻户晓,纷纷仿效给孩子压祟钱,并且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。

散文生如山花 第4张

传说终究是有些不真实的,但是红包的意义由古至今都是相同,一代一代沿袭下来,贯穿着一份浓浓的亲情,爱的主题永远不变。

现代人有了微信后,红包便变成了电子红包,随时都可以派发,情侣之间红包表达爱意,朋友之间红包传递友情,网络上有一句很有趣的话:“只有红包能唤醒一个装睡的人。”生活的趣味,在衍变中生出。不管是微信红包还是纸质红包,那份情义都在其中。说实话,我还是喜欢纸质红包,因为带着能够触摸到的温度。

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古老最为盛大的节日,红包是其中的一个载体。小时候,我们是收红包的人,长大后,我们是派红包的人。无论什么时候,红包都与我们有关。

中国红里,红包永不褪色。中国情里,红包永远有爱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