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

本文已影响1.44W人 

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,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,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,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,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,为大家分享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。

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

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1

有的家长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,使孩子在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中有立足之地;有的家长是为了克服孩子的某项缺点,比如为好动的孩子选择可以培养专注性的学习和活动,为好静的孩子选择可以提高活动能力的学习内容;有的家长则是觉得孩子有某一方面的潜能,希望能够早早地发现和栽培;而有的家长却是喜欢追求时尚、随大流,社会上流行什么、周围的家长选什么,他就跟着选什么……

家长的以上目的都有一定道理,都是为孩子的发展和进步着想,但是良好的用心是否就一定产生良好的效果?特色教育是否就一定起到积极的作用?

特色幼儿园受到欢迎,是因为特色教育的效果比较外显。比如学过一段时间之后,幼儿园组织一场音乐或舞蹈演出,举办一个幼儿画展,排练一场英语童话剧,会让家长觉得孩子真是没白学,短短一学期,学了这么多知识和本领,嗯,不错!所以特色幼儿园比较能够满足这些家长的要求和期望。

其实,不管是特色幼儿园还是普通幼儿园,家长追求的都应该是优质幼儿园。优质的幼儿园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启蒙教育,这才能为孩子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。因此,家长要走出对特色教育盲目追求的认识误区,为孩子选择优质的人生启蒙教育。

首先,不要把特色教育等同于特长训练,优质的特色幼儿园应该首先是全面发展教育。特长训练是在单一学科范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和技能,教师生硬地教,孩子被动地学,长此以往,有的孩子学习兴趣就会减弱,这是违背幼儿园教育基本原则的做法。教育部颁发的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中明确指出:“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、表演和训练。” 优质的特色幼儿园应该首先是全面发展教育,使孩子在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等五大领域,在品德、智力、体质、审美、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。所以,家长要考察特色幼儿园的教育是否建立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之上,不要以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代价,来换取某一特长。

第二,幼儿过度进行特长学习有害无益,特色教育不能偏离启蒙教育性质。特色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学的技能越精深就越好,学的时间越长越好,这是成人化教育倾向。科学的特色教育应该是启蒙教育,使孩子在知识和技能上有粗浅的认识与学习,更主要的是在兴趣、热情、好奇、想像力和创新意识上有较好的发展。比如美术教育不应该只是大量的临摹,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机械的学弹学唱学跳,应该以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性、参与性和创造性为目标。同时,不要在家里让孩子过分复习,2、3岁的幼儿学习15分钟即可,4、5、6岁的幼儿分别学习20、25和30分钟即可。如果孩子的学习进步不大,家长不要对孩子着急上火,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风格不一样,要耐心等待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。

第三,特色教育不是少数聪明孩子的特长培养,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。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指出:“在艺术活动中,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,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。”所以,家长不要看幼儿园个别幼儿出色的演出就断定它是优质的特色教育,要考察它是否建立在全体幼儿发展的基础之上,不应该以少数幼儿的特长代替大多数幼儿的发展。因为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很大,有的孩子天赋比较好,教师稍微指点就有明显的学习效果;而有的孩子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入门。但是优质的幼儿园教育应该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。

人生的发展犹如建造一座金字塔,幼儿教育是建立底座的工程,只有全面、均衡的底座,才能为树立坚固的塔尖夯实基础,而只有一个特长的底座岂能承受整个塔身的重负?

特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长2

【个案】

明明的妈妈医科大学毕业,是一位内科医生;爸爸也是大学毕业,在税务局工作。明明出生后,妈妈休了长假,还请了一个蛮有文化的保姆,专心致志地联手对孩子进行精心抚育,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不敢怠慢,有空就给他放音乐,讲故事,读古诗……;而爸爸呢,每天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把儿子抱在怀里,看看他又学会了什么。

这么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会有什么问题呢?您或许会奇怪了。可是,在爸爸妈妈眼中,明明还真有点小“问题”,至少,他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。

明明小时候家里书桌上有一本精美的台历。台历的每一页上面都画有山水画,写着一首古诗。那时候明明还不会说话呢,就很喜欢看这些画,总是抱着挂历翻看。妈妈见他如此感兴趣,就读上面的诗给他听。一天,妈妈惊奇地发现,妈妈读哪首诗,明明竟然能准确地翻到那首诗所在的那一页。过了几个月,明明会说话了,常常一边自己玩着,一边咿咿呀呀的。开始妈妈爸爸没在意,后来妈妈终于听明白了,他竟然学着大人的语气背古诗呢!

3岁时,明明把古诗派了“用场”。明明爱哭,有不如意的事情,就会大哭大闹。爸爸不喜欢他哭闹,有次严厉地批评他:“男孩子还哭鼻子,真没羞!”明明听了,竟然回了一句:“丈夫非无泪!”

再大一点,他更加振振有辞了。平时有不高兴的时候,他会皱着小眉头,好似自言自语地说:“嗨!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!”有时,他会莫名其妙地玩着玩着说出:“大漠沙如血……千山鸟飞绝。”妈妈有事要和他说话,他不想听的时候,就会用两个手指头把自己的耳朵堵得严严的.,紧紧闭上眼睛,嘴里不停地、大声地嚷嚷着“8+1=9、8+1=9……”搞得妈妈哭笑不得。

在幼儿园里,明明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。每天上课,他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。老师如果不叫他,他就干脆站起来,把手举得高高的,有时急得掉眼泪。开始老师还很喜欢他,后来急了,有一次对他妈妈说:“这孩子,越是举手要求发言,我越是不叫他,好好地改改他的性子!”妈妈知道老师这样做不妥,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好。

每天往返幼儿园的车上,明明见到店铺的招牌、大小的广告、街道的路标,就问妈妈念什么,有时自己不认识的字也一样大声读出来。读成白字了,难免就会逗得其他乘客大笑。坐在他旁边的妈妈开始有点难为情,时间长了,也就习惯了。明明却从来没觉得难堪,想说就说,毫无顾忌。他还特留心街道的路标,凡是他经过的地方,他都记得住。坐公共汽车之前,他总要把站牌看明白。有一次,妈妈带他去新华书店,买了一张城市地图。他如获至宝,回家后把地图铺在地上看个没完。那以后就不断要求买中国地图、铁路图、游览图……,只要是地图,都喜欢。

6岁时,明明已经是一个中国铁路通了。如果你要从他所在的城市上海搭火车去哪里,他会告诉你,坐多少次列车,经过什么铁路线,在哪里转车。你要问他中国有些什么铁路干线,他如数家珍,津津乐道,最后还不忘记告诉你正在建设的铁路有多少条,将要建设的有多少条,都在什么地方。即使成年人,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。

至于上海的城市道路明明更是不在话下。一次,老家来了客人,他自告奋勇带他们游上海。先去城隍庙,再去豫园,下午游南京路、明珠塔和外滩……他安排得特有条理。游到中午,他有点犯困,就对客人们说:“你们自由活动吧,我要先回家睡午觉了。”客人们开玩笑地说:“那不行。你要走,你就可以下岗了。”明明一听让他“下岗”,觉得不是光彩的事情,于是坚持干完导游这项“工作”,受到了客人的好评。

明明现在上一年级了,不过早在上学前,他认得的汉字就足足有两千多个了。您说这孩子,是不是跟别的小孩不一样?这是好还是不好呢?

【析案】

总的看来,明明是那种相当自我中心的、“旁若无人”的孩子。教育这种孩子,对家长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,只用一般的“大路货”式的教育方法,是对付不了他的。他是一个“特色儿童”,至少有三个特点:

1、记忆力(尤其是无意记忆)惊人;

2、表现欲极强;

3、对“路线”有超常的爱好和认知能力。

记忆力惊人当然是好事情。能有意无意记住很多东西,这种本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,他的父母及时开发了这个资源,结果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认识两千多个汉字,而且是像玩一样认识的,不属于“牛不喝水强按头”那种,没有造成孩子厌学,这是很成功的早期教育经验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如此优越的记忆力,您就不能采用明明的教育经验。孩子与孩子是不可以这样比的。教育要因人而异,您的孩子如果识字很慢、很难,您也不必焦虑。特色儿童自有令人羡慕的长处,也必有让人头痛的麻烦,这就是大自然的公平之处,它不可能把风光让一个孩子占尽。

果然,明明的第二个特点就令老师十分棘手了。一个班那么多学生,怎么可能把发言的机会都给极少数孩子呢?那就不公平了。所以老师限制明明的发言次数是有道理的,但是老师那番话明显有点简单生硬了,有可能使明明受到挫伤,造成师生对立。我要是老师,我就这样对明明说:“你是个聪明孩子,平平常常的问题你也举手回答,那多浪费人才呀!你应该等着答那些别人答不出的问题。那才叫本事呢!”如此既可以保护孩子发言和听讲的积极性,又给别人腾出了发言机会,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。对此,家长既要与老师做良好的沟通,又要给明明讲清公平的道理,促使他慢慢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。

明明的第三个特点—精通“路线图”,非常值得注意。这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先天与众不同,某种程度上预报了他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职业指向。如果家长能帮助他找到适合这种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,则孩子可能取得骄人的成绩;如果不能正确引导,则他可能偏科,厌学,甚至与教师作对。

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,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,像明明这样的特色儿童,更需要特色教育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