揠苗助长的寓意

本文已影响1.52W人 

揠苗助长的寓意,揠苗助长是我们非常有寓意的一个故事,也是很多家长会给小朋友讲的一个故事,它的寓意是非常好的,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揠苗助长的寓意是什么吧。

揠苗助长的寓意1

其实,我们给孩子讲《揠苗助长》的故事,是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,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成长规律,我们不能人为地去破坏它,否则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
宋国时,有个农夫,他生性比较急躁,做事情总是讲求效率,从来不计较后果。

一年,正值农忙时节,他每每走到庄稼地里就叹气,因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了。

一连十天半个月过去了,可是还只是见到庄稼地里的麦子只吐出了点点嫩苗。

农夫想,要接出麦子,这要等到何年何月啊!

这天,农夫又来到庄稼地里,他实在等得不耐烦了,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。

经过他这么一番操作之后,田地里的禾苗果真长高了一点儿,比领边的禾苗都高出一截。

农夫兴致勃勃地跑回家,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家里人。

他的儿子听了之后很诧异,赶紧跑到地里去看,结果发现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,全都枯死了。

农夫此时,正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,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吗?

揠苗助长的寓意
  

《揠苗助长》的寓意

《揠苗助长》,一个古老的寓意故事,最后演变为成语流传下来,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世界上的任何事物,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,我们不能人为的去破坏它,而且也改变不了的,一旦被人为破坏了它们的生长规律,就会导致无法改变的后果。

自然界和人类社会,都有它们各自的发展、变化规律,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规律,是无法通过主观意志转移变动的,我们不能违背它、改变它、破坏它,只能顺应它、利用它、认识它。否则因为自己的无知,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。

如今,很多父母不自知,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,很多都存在着拔苗助长的行为。比如:

1、过早的让孩子学单排轮滑,要知道孩子年龄太小是不适合学习这个的,单排轮滑需要将双腿向外侧撇,年龄过小的孩子容易落下腿部毛病(八字腿、腿部变形),等到孩子7岁以后再学最合适;

2、过早让孩子骑脚踏车,孩子太小是不适合学脚踏车的,因为他们的肌肉力量很薄弱,骑行时下肢要费力,所以等到孩子5-6岁时学习自行车最合适;

3、过早让孩子学钢琴,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好的.,因为孩子还小,手指关节发育还不成熟,过早的练习钢琴,会损伤他们的手指、骨骼、关节等发育,可以等到孩子6岁以后再学习;

4、过早传授成人绘画技巧,这样的行为不合适,孩子6岁以前,正是他们想象力、创造力爆棚的时期,这个时候你让孩子一板一眼的学习成人绘画技巧是不可行的,会抹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揠苗助长的寓意2

揠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

《揠苗助长》的寓意和道理:故事中的懒汉急于求成,自以为很聪明,结果把家里的庄稼给害死了。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不能急功近利、自作聪明。俗话说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《揠苗助长》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原文:

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。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

通过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“欲速则不达”,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不要单凭自己意愿不考虑后果的做事,那样只能适得其反。追随事物发展是要遵循其规律、踏踏实实才能做好每件事的。

揠苗助长的寓意 第2张
  

关于揠苗助长的介绍如下:

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,最早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

指把苗拔起来,帮助其成长。比喻违反事物的.发展规律,急于求成,最后事与愿违。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也写作“拔苗助长”。

成语典故如下:

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,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,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,对他家里人说:“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!不过,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!”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,禾苗已全部死了。

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。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,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;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,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,不仅没有益处,反而害死了庄稼。

揠苗助长的寓意3

揠苗助长的道理

一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,不能违背规律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

寓言故事中,主人公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,擅自将禾苗拔高,以希望达到生长的目的,这是违背了植物生长规律的做法,所以最终不但没有达到目的,反而将哪些禾苗害死了。

就像俗话说的那样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是客观存在的,我们不能指望种下去的是瓜,结出豆子的果实,也不可能种下豆子的种子,结出瓜的果实。同样的规律还有很多,比如春种秋收,我们想要收获就得在春天播种下种子,等到秋天的时候自然会生长出果实。相反,如果你在夏天播种,秋天就得不到相应的果实。这些都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,我们一定要遵守,不能像寓言中的主人公那样,违背客观规律。

揠苗助长的寓意 第3张
  

二、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双重因素决定的,其中内因是最根本的原因,起着决定性作用,要重视内因。

揠苗助长的.故事中,主人公就是没有区分清楚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和外因。按禾苗的生长规律来说,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是禾苗种子的好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异,而依靠外力的拔高来帮助禾苗的生长,是禾苗生存环境的外部破坏因素,并不是禾苗生长的决定性因素,因此禾苗拔高之后就死了。如果希望禾苗能生长得更快更好,则需要对禾苗的生长环境做改善,比如多施肥,勤除草,及时补充水分等等。

所以,通过这个寓言故事,我们了解到内因的重要性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,要善于抓住内因来促进我们的进步。比如在学习时,要发挥自己内在的主动性,积极学习和理解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,而不能指望他人对我们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。

三、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当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,才能引起质变,在积累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,否则会前功尽弃。

这个故事中,主人公没有让禾苗经过一天天的生长过程,禾苗没有完成量变的积累,而被主人公直接打破了这一规律,试图让禾苗达到质变——长高、成熟、结果,因此最终导致禾苗死了。

这就是没有经过量变,就不会有质变的道理。所以,我们要想得到质变,就不能急于求成,必须经过量变的慢慢积累。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“、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“,这些名言警句就是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,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,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成就,想平地一跃而起是不可能的。我们做事情一定要重视量变的积累过程,才能有以后的质变飞跃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